之后,这位年轻的秦王似乎才想起,对待友人这么公事公办显得太过生疏。

于是,他在最后一行中,不甚熟练地与李令月分享了他在咸阳宫的日常,又向李令月询问大宅子的打造进度,那些为李令月建宅子的人有没有偷懒。

近日,咸阳开始飘起了雪花,嬴政在咸阳宫中尚需要通过壁炉来取暖。那处壁炉是墨家子弟为咸阳宫建造的。若李令月有需要,他也可命墨家子弟为她建造一处。

透过这封信件,李令月似乎能够想象出,年轻的秦王是如何伏于案边,将这些东西详细写出来的。

他凌厉的笔锋间难得透出了几分关怀之意。

嬴政给人的印象惯来是作风强硬的,但若有需要,他亦能让人觉得十分熨帖。

李令月在读完这封信后,托腮道:“……原来,秦时竟已有壁炉了。莫非,这壁炉就是他给我的回礼?”

她在信件的背面,都已经明示嬴政了。除非嬴政当真没有看到那行小字,否则,她不相信他会无动于衷。

旁人立了功,还要加官进爵,点名表彰呢。

李令月自然不需要这些,但李令月琢磨着,她朝着嬴政要个礼物什么的,不过分吧?

嬴政给了她礼物,这四舍五入,不就是她与嬴政“礼尚往来”了?

李令月对此相当期待。

“哎,如今施工技术有限,想要制造出壁炉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若他真想送我一座壁炉,也算是有心了。”

提及保暖这个话题,李令月就不由想起了他们如今在临时房屋中使用的“地炉”。

这地炉只需在自家屋子里头挖一个深坑,在坑里塞满木柴,掺些诸如松脂和杉子类的易燃之物①,便可进行取暖。

这类取暖方式成本较为低廉,在大唐,即使是经济实力一般的人家,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取暖。

百姓有他们的御寒智慧,达官贵人自也有属于他们的取暖方式,一为铜炉,二为手炉,三为椒房。

铜炉通常烧木炭取暖,或是燃香发热,移动起来较为方便。

李令月的宫殿中,每到严寒之日,便会摆上几个铜炉。手炉则是体积更小,便于携带的取暖道具,可捧在手心中。

至于那椒房,则是将花椒剁碎,涂抹在建筑

章节目录